經濟增長穩(wěn)中趨緩 物價上漲壓力較輕 本文來源于: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發(fā)布時間:2016-12-20 歲末年初,對當前經濟形勢和明年經濟走向怎么看、有什么預測數值和應對方案,這是經濟金融界人士關心的話題,也是分析師們的必答題。本報攜手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推出《中國經濟年終觀察與展望》專欄,對中國經濟基本面上的關鍵問題細加研判,供讀者參考。2016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呈“前高中低后升”的運行特征,消費領域價格漲幅總體溫和,工業(yè)生產者價格同比由負轉正,生產領域通縮壓力逐步緩和,預計2016年CPI上漲2.0%、PPI下降1.4%。 展望2017年,寬松的金融環(huán)境、人力成本趨勢性上升、翹尾因素升高、豬肉價格走勢存在不確定性等因素將支撐價格上漲;總需求穩(wěn)中趨緩、農業(yè)領域糧食產量和庫存雙高、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穩(wěn)中有降、通脹預期偏弱等因素將抑制物價漲幅。綜合考慮諸因素影響,預計2017年CPI上漲2.0%、PPI上漲2.5%。 實施穩(wěn)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穩(wěn)定、多措并舉擴大去產能范圍、穩(wěn)步推進能源資源和服務等領域價格改革、因城施策穩(wěn)定房地產市場價格和預期,以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張前榮 當前物價形勢及波動特征 1.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漲幅低于年度調控目標 2016年以來我國價格總水平走勢總體呈平穩(wěn)運行態(tài)勢。居民消費價格(CPI)在小幅波動中溫和上漲,1-11月CPI同比上漲2.0%,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比預定的物價調控目標3.0%低1.0個百分點。其中,城市和農村各上漲2.0%和1.9%,分別比上年同期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表現為城市CPI漲幅略高于農村的特征。 從結構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3.9%,約拉動CPI上漲1.17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8.9%。由食品拉動物價上漲的結構性特征依舊明顯。而翹尾和新漲價因素分別為0.7%和1.3%。分季看,一至三季度CPI分別上漲2.1%、2.1%和1.7%。分月看,1-11月,CPI同比漲幅在1.3%-2.3%的區(qū)間范圍內上下波動,波動幅度相對較小。環(huán)比在-0.5%-1.6%的區(qū)間內波動,波動區(qū)間相對較大,受季節(jié)性因素影響明顯。 從國際上看,我國物價漲幅高于發(fā)達經濟體,大幅低于金磚國家和主要發(fā)展中國家,處于世界中等水平。1-10月,美國、日本和歐盟CPI分別上漲1.1%、-0.3%和0.1%,分別比我國低0.9、2.3和1.9個百分點;印度、俄羅斯、南非、巴西面臨通脹壓力,CPI分別上漲5.5%、7.4%、6.5%和9.8%,明顯高于我國。 一至三季度,我國GDP平減指數各上漲0.4%、0.6%和1.1%,前三季度上漲0.7%。根據當前物價走勢,初步預測2016年四季度和全年CPI分別上漲2.2%和2.0%。 2.肉菜價格漲幅擴大,核心消費價格漲勢平穩(wěn) 2016年物價漲幅主要受豬肉和鮮菜價格大幅上漲拉動,豬肉價格月度同比最高漲幅曾達到33.6%,鮮菜價格月度同比最高漲幅為35.8%。1-11月,豬肉和鮮菜價格同比各上漲18.0%和12.6%,分別比上年同期高9.0個和5.6個百分點,分別拉動CPI上漲0.49個和0.31個百分點,兩者合計對CPI上漲的貢獻率為40.0%。交通通信價格下降1.5%,食品煙酒、醫(yī)療保健價格漲幅相對較高,分別上漲3.9%和3.8%,其余五類價格漲幅相對平穩(wěn),構成CPI的八類商品服務價格表現為“一降二高五穩(wěn)”的特征?鄢称泛湍茉吹暮诵腃PI走勢相對平穩(wěn),月度最高同比漲幅為1.8%,最低為1.3%,1-11月平均上漲1.6%,比上年同期高0.1個百分點。 3.生產者價格由負轉正,通縮壓力逐步緩解 2016年,我國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降幅持續(xù)收窄,9月同比漲幅由負轉正,結束了自2012年初以來同比持續(xù)54個月下降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標志性意義,生產領域通貨緊縮壓力趨于緩和。1-11月,PPI下降2.0%,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3.2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2.6%,約影響PPI下降2.0%,生活資料價格下降0.1%,約影響PPI下降0.02%。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分別為-2.9%和0.9%,新漲價因素轉正對企業(yè)生產預期和利潤有積極意義。 分區(qū)域看,陜西、山西、新疆、甘肅、內蒙古、黑龍江等原材料和資源能源富集省區(qū)的PPI降幅相對較大。分季看,一至三季度PPI各季下降4.8%、2.9%和0.8%,降幅收窄態(tài)勢明顯,四季度有望實現由負轉正。分月看,1-8月PPI同比降幅持續(xù)收窄,9月份上漲0.1%.10月和11月分別上漲1.2%和3.3%;從環(huán)比看,3月份以來,除6月下降0.2%以外,其余月份環(huán)比均上漲,11月份環(huán)比上漲1.5%,創(chuàng)有月度統(tǒng)計數據以來的新高。 PPI同比降幅持續(xù)收窄和環(huán)比上漲,主要原因:一是全球流動性寬裕導致大宗商品價格穩(wěn)中有升;二是今年我國重點推行煤炭和鋼鐵行業(yè)去產能,使得工業(yè)生產領域供需格局有所改善,推升了價格上漲預期;三是前期部分工業(yè)品價格過低,目前具有恢復性上漲的特征。隨著后期供需改善,PPI能否持續(xù)上漲依然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綜合來看,初步預測2016年PPI下降1.4%左右。 4.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城市間分化態(tài)勢加劇 2016年以來,受降低首付比例、二套房貸款認貸不認房、降低交易環(huán)節(jié)稅收等諸多去庫存政策和2015年以來5次降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主要城市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房價收入比畸高,資產泡沫進一步累積。城市間房價漲幅差異較大,分化態(tài)勢愈發(fā)明顯。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天津、南京、合肥、杭州、福州、廈門等熱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漲幅在20%以上,11月份合肥和廈門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均上漲47.0%,創(chuàng)全國最高。另外,環(huán)繞北京、上海和深圳、廣州的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漲幅也相對較高,如無錫房價漲幅達到28.1%,惠州為20.3%。據測算,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7625元,同比上漲11.7%,比1-8月上漲0.1%。 5.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震蕩回升,進口價格降幅收窄 2016年以來,國際貨幣金融環(huán)境總體保持寬松態(tài)勢,中國需求平穩(wěn),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震蕩回升。11月份路透RJ/CRB期貨價格指數為184.3,比年初上漲12.1%。其中,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已經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分別為45.8和47.0美元/桶,比年初上漲44.0%和46.4%;LME銅、鋁期貨價格分別為5467.8和1733.6美元/噸,比年初上漲22.4%和17.1%。 由于原油限產預期、特朗普基建計劃等因素推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震蕩回升,我國進口大宗商品價格降幅有所收窄。前11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均價為每噸362元,下跌4.7%,原油均價為每噸1985.8元,下跌21.6%,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均價為每噸3.45萬元,下跌9.1%,跌幅均有所收窄。 哪些因素影響2017年物價走勢 1.支撐物價上漲的因素分析 (1)貨幣環(huán)境總體寬松,物價上漲具有貨幣基礎 由于2015年宏觀經濟穩(wěn)中趨緩和物價水平偏低,央行5次降息和4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2016年1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多次降息降準使2016年我國面臨低利率的寬松貨幣環(huán)境。2016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22%,同比和環(huán)比分別降低0.48和0.04個百分點。 從貨幣供應角度看,2016年以來貨幣供應增速進一步加快,1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和狹義貨幣M1余額分別為153.04萬億元和47.54萬億元,M1同比增長22.7%,比去年同期高7個百分點,增速超預期。從融資角度看,1-11月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量累計為16.0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2.49萬億元。11月末社會融資規(guī)模存量為154.36萬億元,同比增長13.3%,明顯高于前三季度7.4%的GDP名義增速。根據K-L信息定量測算顯示:CPI和PPI分別延遲M2增速約11個月和12個月,CPI和PPI分別延遲M1增速約9個月和7個月,物價上漲的貨幣壓力將在后期逐步釋放,推高物價漲幅。 (2)勞動年齡人口及占比雙減少,人力成本剛性上漲 1990年代以來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快速下降,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2000年的0.758%,2015年進一步下降至0.496%,導致勞動年齡人口及比重減少。2010年,我國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達到峰值,為74.5%,2011年該比重開始下降且降幅逐年擴大,2011年比2010年下降0.1個百分點,2012年下降0.3個百分點,2015年下降幅度擴大到1.5個百分點。 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2013年達到峰值,為10.05億人,2014年和2015年分別減少145.5萬人和1576.5萬人。因此,從2014年開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占比均呈下降態(tài)勢,預示人口紅利趨于結束。今年三季度勞動力市場求人倍率約為1.1,環(huán)比提高0.05,市場人才需求量大于供給,人力成本將長期趨升。 (3)CPI翹尾因素小幅提高,PPI翹尾因素明顯提高 經2015年環(huán)比數據測算,2016年CPI和PPI翹尾因素分別為0.6%和-2.6%。根據已有的1-11月CPI和PPI環(huán)比數據,初步測算2017年CPI翹尾因素為0.9%,比2016年高0.3個百分點。2017年PPI翹尾因素為2.9%,比2016年高5.5個百分點。 (4)豬肉供給增長偏慢,后期走勢面臨不確定性 2016年2月份前后,部分地區(qū)提高生豬養(yǎng)殖環(huán)境保護標準,加之雨雪寒潮等氣候因素影響,部分養(yǎng)殖戶退出或減產,豬肉價格開始加速上漲,6月初達到近期峰值,生豬出場最高價達到21.05元/公斤,之后開始逐步回落,11月底已降至17元/公斤,略高于去年同期價格水平。 本輪豬周期的突出特征是豬肉價格快速上漲的同時生豬存欄數量并沒有大幅提高,明顯異于上一輪價格和生豬存欄同比均增加的特征。截至10月底,生豬存欄3.77億頭,雖然比年初的低點增加1038萬頭,但比去年同期少1371萬頭,減少3.5%,比上一輪豬周期生豬存欄峰值減少20.8%。因此,從當前的生豬庫存看,2017年豬肉供給能力難有明顯提高,預示豬價走勢存在不確定性。 2.抑制物價上漲的因素分析 (1)經濟增長穩(wěn)中趨緩,物價上漲的需求壓力較輕 2016年以來,國際政治領域出現英國公投退出歐盟等事件,金融領域出現德意志銀行危機,加之美國大選,使世界經濟復蘇程度低于預期,IMF預測2016年全球經濟約增長3.1%,創(chuàng)多年新低。國內方面,前三季度GDP增長6.7%,比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 由于投資回報率偏低,投資信心不足,導致投資,尤其是民間投資增速持續(xù)下滑,有效投資不足影響中長期增長潛力;重點熱點城市房地產價格飆漲,資金進一步脫實向虛,實體經濟回報率偏低,困難加重;國內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專項建設資金效果逐步減弱,制約后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空間。我國物價上漲面臨的需求環(huán)境總體偏弱,預計2016年和2017年經濟分別增長6.7%和6.5%左右。 (2)糧食產量和庫存創(chuàng)雙高,具備穩(wěn)物價的物質基礎 201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16億噸,比2015年減少520.1萬噸,減少0.8%,仍屬豐收年。糧食連續(xù)豐收使得我國糧食庫存創(chuàng)新高,截至上半年全國糧食庫存與2012年的糧食產量相當,約占2015年糧食總量的94.4%。國內小麥和大米等主糧品種市場價格高于國際價格,2017年的小麥最低收購價與2016年基本持平,2016年的水稻最低收購價總體略低于2015年。1-9月,糧食價格同比上漲0.5%,創(chuàng)2004年連續(xù)12年豐收以來最低漲幅。2016年糧食生產和結構繼續(xù)優(yōu)化,糧食產量有望繼續(xù)維持高位,后期糧價走勢缺乏上漲動力,為穩(wěn)物價奠定了基礎。 (3)房地產調控政策收緊,房地產價格有望穩(wěn)中有降 今年3月份以來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和寬松的貨幣環(huán)境使得主要城市、熱點城市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一定程度影響大眾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熱情,擠占實體經濟發(fā)展資金,房地產貸款占比提高導致金融風險加大。對此,國家明確提出分類調控和因城施策的調控思路,各地高度重視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的經濟和社會風險。9月底,北京率先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措施,之后重點熱點城市積極跟進,目前已有20余個城市出臺了調控政策,涉及開發(fā)融資、信貸、限購等多項政策內容,近來重點熱點城市成交量開始下滑,價格趨于穩(wěn)定。后期政策效果將逐步釋放、社會預期逐步轉變,預計2017年房價漲幅將大幅低于2016年,不排除房價下跌的可能。 (4)前期價格水平較低,居民通脹預期穩(wěn)步減弱 近幾年來我國CPI漲幅均低于3%,2014年以來更是在2%附近徘徊,2016年有望連續(xù)五年低于政府調控目標,PPI更是持續(xù)五年下降。居民對將來的通脹預期一般跟前期物價水平相關,因此,當前較低的物價漲幅降低了居民的通脹預期。央行調查顯示,居民物價滿意度指數自2014年以來連續(xù)9個季度高于25%,2016年三季度達到26.7%,環(huán)比提高1.7個百分點。通脹預期將通過居民的投資、消費等決策途徑影響物價水平,通脹預期減弱將降低物價漲幅。 3.對2017年物價走勢的判斷和預測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2017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將呈溫和平穩(wěn)上漲態(tài)勢,漲幅略低于2016年。工業(yè)生產者價格繼續(xù)呈下降態(tài)勢的概率較大,但降幅比2016年明顯收窄,如果經濟能夠穩(wěn)中向好,不排除2017年漲幅為正的可能。初步預計2017年CPI上漲2.0%、PPI上漲2.5%,物價調控壓力較輕。應充分總結今年去產能的經驗,在推進去產能的同時確保相關工業(yè)品供需平衡,價格運行基本平穩(wěn)。 如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wěn)定 1.實施穩(wěn)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為經濟增長提供流動性支撐 第一,貨幣政策仍堅持穩(wěn)健中性基調和取向,實施時應靈活適度,確保M2增速保持為12%左右,社會融資規(guī)模存量增速略高于GDP名義增速,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等多種政策工具為經濟增長提供期限合理的流動性支撐。 第二,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尤其是加大對有發(fā)展前景企業(yè)的支持力度,適度提高對小微企業(yè)、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不良貸款率的容忍度。 第三,繼續(xù)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低重點行業(yè)重點項目的貸款利率,發(fā)揮貨幣政策的定向調控作用。 第四,貨幣政策由關注物價總水平適度轉向關注資產價格,提高房價過快上漲城市的房地產企業(yè)和居民購房貸款利率,防范重點城市由房地產引發(fā)的金融風險。 2.做好農業(yè)生產和運輸工作,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穩(wěn)定 第一,加大投入建設高標準農田和重大農業(yè)工程項目、推廣農業(yè)機械、治理重金屬等污染耕地,加快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和土地整治工作,增強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 第二,出臺糧食去庫存方案,加大糧庫改造建設資金投入力度,減輕糧食庫存壓力,降低農業(yè)運輸車輛高速公路收費標準,建立綠色通道,保障主要農產品運輸順暢。 第三,引導適度降低玉米種植范圍和面積,調整主要農產品種植結構,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探索建立重點農產品調控目錄,對目錄內的農產品實行低價收儲和高價拋儲政策。 第四,支持東北地區(qū)擴大生豬養(yǎng)殖規(guī)模,加大對生豬養(yǎng)殖主產區(qū)的環(huán)保資金投入,由政府出資建立相應的環(huán)保設施,支持專業(yè)化、規(guī);凸S化生豬養(yǎng)殖,確保豬肉供給和價格基本穩(wěn)定。 3.擴大去產能范圍,改善生產領域供需格局 第一,繼續(xù)開展清理違規(guī)違法項目、淘汰落后和聯合執(zhí)法等專項行動,加大對各地去產能檢查和監(jiān)督力度,做好對已退出的鋼鐵和煤炭產能的督查驗收工作,嚴控新立煤炭和擴大煤礦規(guī)模,嚴控煤炭鋼鐵用地用礦。 第二,盡早研究提出2017年去產能行業(yè)目錄和目標任務,抓緊制定地方和中央企業(yè)關于鋼鐵、煤炭、有色、建材和煉化等行業(yè)的去產能實施方案和細則,推動去產能方式向兼并重組轉變,制定產能國際合作發(fā)展規(guī)劃、目錄、稅收和相關優(yōu)惠政策。 第三,對落后過剩、三高企業(yè)實行階梯價格政策,提高其用電用氣用水等能源資源成本,控制過剩行業(yè)的信貸規(guī)模并提高其融資成本,發(fā)揮價格杠桿在淘汰落后產能中的市場化作用。 第四,做好對產能過剩行業(yè)的監(jiān)測預測分析工作,相關部門定期公布產能總體利用率和主要行業(yè)產能利用率等指標,跟蹤發(fā)布主要行業(yè)去產能進度。 4.落實已出臺的價格改革政策措施,推進重點領域價格改革 第一,初步預測2017年CPI上漲2.0%左右,建議2017年價格調控目標仍定為3%,為價格改革留足空間。 第二,落實已出臺的輸配電、醫(yī)療服務項目、鐵路客運、新能源標桿電價等價格改革方案,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居民階梯電價、氣價和水價政策。 第三,有序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天然氣勘探開發(fā)和銷售領域,逐步形成市場主體多元化的競爭格局,適時制定出臺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改革方案,進一步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省市區(qū)范圍,完善規(guī)范電力市場交易規(guī)則。 第四,提高各地污染排放和污水處理價格收費標準,探索建立排污權價格交易的政策體系,出臺環(huán)境服務價格改革方案。 5.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的政策,保持房價基本穩(wěn)定 第一,房地產調控應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的總體思路,在國務院指導下各地制定符合地方實際情況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明確地方政府在房地產調控中負主體責任,通過供需、信貸、財稅等多渠道穩(wěn)定房地產市場,研究制定中長期房地產調控措施。 第二,對于房價過快上漲的熱點重點城市,盡早提出并加大近三年的滾動土地供應計劃和保障房建設計劃,優(yōu)化供地結構,并及時向社會公布,穩(wěn)定市場預期,督促房地產企業(yè)及時開工建設,盡早竣工,形成供給,對房地產庫存較高的三四線城市,適度減少住宅用地供應,著力去庫存。 第三,提高熱點重點城市房地產交易環(huán)節(jié)稅費,制定門檻更高更為嚴格的限購措施,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嚴格控制首付貸,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資金管控。 第四,將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納入房地產稅收試點征收范圍,逐步增加房價過快上漲城市的住房持有成本。 |
上一條:明年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有哪些新內涵[ 2016-12-19 ] 下一條: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定調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12-21 ] |